陈曦Stanley

摄影师,相机技术工程师,旅行73国。微博:@陈曦Stanley。合作可联系chenxistanley@gmail.com

原来命中注定的那台相机,叫做权志龙同款。(以及那些私人影集里的照片)

在这个相机越来越自动化的年代,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或者还能回忆的起来阳光16法则:

艳阳16阴天8

多云11日暮4

阴云压顶5.6

雨天落日同日暮

1. 尼康D800,我审美偏执的罪恶根源

尼康D800陪伴了我四年多,依然是我最好的伙伴(仅限工作关系并无更多交流),和主要使用的相机,但是对它的感情似乎只能停留在一个可信赖的工具,体积和我对于它的使用习惯决定了我在使用它的时候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追求完美的构图,保证最好的画质,只拍摄计划之内的东西。我曾经不止一次在各类公开课或者照片描述中强调三脚架构图的严谨和重要性,那一大背包的器材伴随我去露营徒步走到最后的终点,就是为了那样的时刻,那些在我的剧本里已经预设好的东西。


(加州猛犸山的星空,当然查好了天气,查好了银河出现的时间位置,by Nikon D800)

在玻利维亚实习时候一起出门旅行的以色列小伙伴随身带着一台索尼Alpha 7,他对于野生动物痴迷,一起出去的时候带我认识了不少新物种。每次他觉得好看的东西他都会随手拍下,反观背着一大书包器材的我却常常无动于衷,因为我早就想好了去每个地方要拍的是什么,要等的是什么时刻。



(多罗米蒂的高山花园,我当然享受背着沉重器材徒步到目的地的那些时刻,但是除此之外的生活我却很少拍摄。by Nikon D800)

一个街边的雕塑,橱窗里精致的手工,看着太阳从海平线升起或太阳坠入地平线,身边的朋友会觉得很好看的东西,我却几乎从来不拿出相机拍摄。街拍摄影师Anders Petersen在一篇访谈中这么说到(part“remain the innocent eye”):

“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我走出门看到了从我出生开始已经生活了60年的街区的时候,依然能像第一次看到它那样(充满激动和好奇)。”



(前几天用无人机拍摄的芝加哥,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视角,无人机拍摄的时候虽然更多乐趣,但是还是没法放下负担。by DJI Mavic Pro)

2. 数码时代更别忘了我们拍胶片时曾经拥有的耐心

曾经考虑过很多很多数码的便携相机,但是每次觉得要买的时候仔细一想觉得画质不如D800,购买的前一刻总觉得买来这些相机最终的宿命也是打入冷宫于是每每只能放弃。高速连拍越来越快,细节越来越丰富,高感光成像越来越好。数码相机好像离他作为一个(严肃意义的)摄影媒介越来越远,离一台功能性的电子机械越来越近。人们在胶片时代那种因为无法预知胶片成像,珍惜每卷只有36张,16张甚至只有1张的底片,在数码时代不会再有了。现在回看那些充满情怀(zhuang B)的设备,从一代经典的胶片单反尼康FM2或者佳能AE1,腰间取景的禄来或者玛米亚双反,到要按照部件组装无法手持的林浩夫,ALPA等中画幅或者大画幅专业机。上卷,慎重的测光,调整曝光,估距,慢慢的对焦,屏气按下快门的整个过程,因为没有即时预览而怀揣着不确定的拍摄者,对待每一个步骤的用心和所用到的知识,都不是现在的所有相机能比的。

人们曾经会从前一次拍摄失败的经历当中(欠曝,模糊)更加理解怎么与光线相处,在反思中变成拍的更好的那个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拍差了以后在自己电脑的数字暗房(PS)里,给平静的森林加上乱七八糟的柔光,或者在哪座山的后面加上银河让我觉得“ps拼贴这么明显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们居然还去热捧”。用那些大家觉得第一眼震撼的效果(且5毛)把原本多元化的世界调整成强奸视觉的照片。



(在秘鲁用手机拍摄的一招照片,无比喜欢当时的氛围,在我的手机和其他小相机上有很多这样由情绪驱使最后却无从安放的照片 by iPhone 6s)

3. 康泰时T3,放下负担和目的,让照片成为时间的载体

突然醒悟的我埋头看了好几天Ebay,120系统还是太大太沉(主要是贵),我还是不可能把D800的整套数码系统丢掉,135单反家里已经有了(我好久没摸的NIKON F601)。

于是目标转向了寻找一台成色满意的口袋胶片机(Point and Shoot俗称PS机):口袋大小,便携,做工精密,画质过硬,重点还要好看。能让我放下浮躁的自己,去记录自己,记录身边的人,去记录无数被我忽略的东西但又不至于让我滥用快门,且能赋予感情。他就是

Contax T3




(权志龙,余文乐同款哟)

这是一台没有负担的拍摄设备,酷酷的样子肯定能让身边的朋友欣然接受帮他们拍一张照片的请求,135胶片相机,无论画质在怎么过硬用多细腻的底片和底片扫描仪,其实也就那样:足够看但经不起放大。操作上虽然存在P档且自动对焦,但是又不至于过于傻瓜从而失去了操作一台相机的乐趣。而其在画质和操作上的限制其实也就强迫自己,不要带着目的性去拍照而是用直觉去记录就好。反正拿来发图库,刊杂志,还是投稿也不够看,况且洗照片和扫描这种事情还要交到别人的手上来做我没法控制。



(没当作品发布的照片,于阿拉斯加珂奈峡湾国家公园)

有趣的是今年图虫给家里寄了一本年历,每一页都是关于摄影的名言或者轶事,我爸不知道我买了康泰时T3,隔天收到年历的时候给我拍了一张我生日那天上面写什么。



(所以,知道什么叫做宿命般的相机了吧~)

4. Ricoh GRII限量版,你将教我如何走的更近

除了Contax T3,这段时间还买了另外一台相机。我不混所谓圈子,也没有认识多少摄影师,出门旅行或者拍照身边也绝对没有摄影师,我一直认为拍照是一个很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思考的事情,但是如果让我和摄影师见面或者一起出行,其实在每个人身上我最想学习的不是他的设备,或者他的技术和风格,而是他的拍摄习惯: 这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拍照,如何旅行,如何在拍摄街头人物或者肖像的时候和被摄者交流。最近看了很多Eric Kim(在美国的韩裔街头摄影师)youtube和blog上的东西,他之前在UCLA读社会学,人看起来很乐观总是笑笑的,在街头上拍照凑的特别近的时候,总是一边热情的打招呼一边一个劲的拍还常开闪光灯,拍完以后还面带微笑说谢谢好几遍。回看了自己很多街头的照片,满意肯定是满意的,但是缺了那么一类我一直想拍摄的,不靠广角镜头营造张力,却在视角上更有冲击力的照片。归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离被摄的人物还是太远了,我需要一台相机能让我在人群中走近到一到两米左右,却又不会给自己和对方造成不适,但是又不像手机,偷拍的感觉太多而且功能太多,影响拍照时候专注度。所以我想你们也大概猜到了什么样的相机能满足这个需求:

理光GR系列

从理光GR1,到后来的GR1S,GR1V甚至GR21一直延续着类似的外观和几乎相同的尺寸和基本设计,该有的东西全部都有,不该有的东西一个都不多。而且还是2016年出品的银色限量版,满足了我外貌协会的要求。便利的操作,小巧的机身,多个不冗余的自定义按键,可自定义选择显示内容的屏幕,预设对焦距离的快拍功能和良好的画质,最重要的是优秀的黑白拍摄效果(做完华为MATE 9的项目以后,深刻的感觉到一台拥有良好的黑白拍摄效果的设备是多么让人有拍摄的欲望),都让它成为另外一个严肃创作的工具。另外,很多街头的摄影照片并不是通过前期多么精细的构图实现的。有不少好的街头摄影照片是在随机的环境中用直觉拍摄,在大量拍摄之后再用精细的思考去挑选(虽然少不了摄影的基本功),具体的例子包括了一系列如同Alex Webb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马格南摄影师们。



(昨天演出完以后的剧院出口。By Ricoh GRII)

5. 最后的一点推荐

DigiRev的逗B Kai Wong虽然已经离开,从此再也没有人在youtube上面黄油手,在香港摔坏各种设备,也没有人天天想着把相机无人机放到烧烤架上或者浸入水里放到冰箱速冻。但是DigiRev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视频,娱乐性居大。子频道AnalogRev讲的都是胶片相机的故事和使用体验,内容更正经而且还可以了解各个厂家的故事。

另外一个是NegativeFeedback,一个爱胶片的英国小哥和他的小伙伴们的胶片相机们和外拍故事。

我自己的VSCO账号,和Instagram一样ID也是chenxistanley,在上面发的照片大部分是手机或者其他便携设备拍的,也有相机拍的但是觉得和自己大部分照片风格大相径庭只能往那上面放,或者是些奇奇怪怪的自拍(我们能严肃文艺点叫做肖像吗?反正我是反感FACEU,snow等一票营造电子网红无特色脸的娱乐app的,别打我)。虽然不一定当作品发布,但是不代表拍的东西不是认真拍的。

下面是从我的VSCO搬运来的更多照片:









最后再说一次,
新春快乐~春节还会有别的文章哟,这篇是从我自己的公众号chenxistanley搬运过来的(欢迎关注)~也祝福自己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小时候拍胶片的我:




关于我:


我是陈曦Stanley,专业是保护生态和环境信息学,同时也是多个机构和厂商的签约摄影师。利用学习和其他各种机会,足迹遍布51个国家并持续增加中。旅行的路很长,虽然基本是一个人但并不孤单,好的照片应该先能感动自己,再来尝试感动大家,很乐意与你们分享我的世界以及我的视界。


更多环球摄影照片,旅行攻略,摄影技巧,请关注公众号:chenxistanley

评论(16)
热度(26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陈曦Stanley | Powered by LOFTER